比亚迪正式向思兰威订购1亿元IGBT

2021-12-14 16:07 来源:电子说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梁)近日,有消息称,比亚迪正式向思兰威订购自行车级,订单金额已达1亿元。同时,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拿到订单的不仅仅是思兰威,几乎所有通过比亚迪验证的厂商,包括斯达半导体、时代电气、华润微等。不难发现,在这份榜单中,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顶尖的IDM企业。

作为为数不多的在半导体领域有大规模布局的汽车公司,比亚迪汽车业务延伸出的半导体业务包括IGBT、SiC功率器件、MCU等产品。因此,与其他汽车公司相比,过去一年左右汽车芯片短缺的影响相对较小。

然而,这一次比亚迪大规模向外部供应商采购IGBT,明显暴露出自身产能已不能满足需求。知情人士透露了两个原因:一是比亚迪半导体的产能确实紧张;另一方面是减少比亚迪半导体与比亚迪集团之间的交易。

需求激增,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创历史新高。

今年6月以来,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上升,甚至保持了较上月10%以上的高增速。11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达90121辆,再次打破历史新高,同比增长252.7%,环比增长12.6%。

据欧姆迪亚统计,2020年,比亚迪半导体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电机控制驱动IGBT模块全球厂商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英飞凌;同年,比亚迪的IPM(智能功率模块)销量在国内厂商中排名第三。

实际上,比亚迪的半导体产能不受原材料影响,产能利用率相当高。根据比亚迪半导体近期更新的IPO申报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比亚迪半导体车载电源模块产能为130万,产量为110.52万,产能利用率达到85.02%。同时,随着需求的高涨,产销率高达99.88%,几乎一件产品都卖出去了。

但即便如此,也无法满足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业务不断飙升的需求。据统计,在纯电动和高档混合动力汽车领域,每辆车使用的IGBT组件(不等同于上述车辆动力模块)数量可高达90-150个。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经理陈刚曾在演讲中表示,今年1-9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210万辆,2月份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突破35万辆。按照这个速度,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320万辆,明年甚至可能达到500-600万辆。而且,与燃油车相比,仅用一个动力装置,新能源汽车的半导体消耗量至少翻了一番。

因此,比亚迪半导体目前的产能显然跟不上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增速。

营收高度依赖比亚迪集团,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应该会突破这个障碍。

招股书显示,比亚迪集团一直是比亚迪半导体最大的单一客户。2018年、2019年、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比亚迪半导体对比亚迪集团的相关销售额分别达到9.1亿元、6亿元、8.51亿元和6.7亿元,而营收占比分别为67.88%、54.86%、59.02%和54.24%。

同时,比亚迪半导体的功率半导体产品业务主要依靠比亚迪集团,而其他业务,如光电半导体、控制ic、传感器等,占比较少,多来自外部公司。

因此,对于比亚迪半导体的上市,关联交易是有风险的。一是比亚迪集团汽车业务的不确定性,二是独立性问题。

由于与比亚迪集团的关联交易,与其他第三方功率半导体供应商如英飞凌、ST等相比,比亚迪半导体对于新能源汽车同行几乎没有优势。因为这里有一个嫌疑链,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比亚迪的同行无法确定在特殊情况下比亚迪半导体是否会优先考虑其关联公司。而且,如何保证同行的订单信息不会泄露给集团也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

因此,目前比亚迪已经开始对外发布IGBT订单,可以减少与比亚迪半导体的关联交易,降低比亚迪集团在比亚迪半导体营收中的占比。为比亚迪半导体上市铺路。

乘用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汽车芯片短缺的后遗症依然存在。

根据本月协会的数据。11月份,国内普通乘用车市场销售184.5万辆,环比增长6.2%,但同比下降12.5%。

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三季度汽车芯片供应的黑暗时刻已经过去。原本预计芯片供应改善会推动产量上升至去年11月水平,实际较上月增长约14%,但并未恢复至去年水平,供应不透明的瓶颈因素依然存在。

产量方面,11月份国内乘用车产量为222.9万辆,较上月增长13.9%,这也反映出产能在逐步恢复,缺芯对主机厂的影响在逐步缓解。

然而,汽车芯片的缺芯极大地影响了原有的芯片供应格局。自从通用宣布与芯片厂商建立直接联系,福特宣布与晶圆代工厂合作后,宝马也在本月宣布与半导体厂商直接结盟。

宝马宣布已与德国芯片制造商INOVA半导体和美国芯片制造商辛格签署芯片供应协议。根据协议,INOVA和辛格保证每年向宝马供应数百万颗芯片。

不过,即便车企在努力让供应链模式更加透明,但在新能源汽车的趋势下,芯片供应不足和结构性失衡仍无法在短时间内消除,缺芯的“后遗症”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调整。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