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中国制造 不应该有上限

2021-11-01 16:54 来源:凤凰网科技

2002年,刚刚获得“汽车准生证”的李书福在吉利汽车内部会议上宣布了一个惊人的目标:

“我们想收购世界知名品牌沃尔沃。”

当时媒体谈论的是“汽车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论断。在日系、德系、韩系、美系、法系汽车躺在中国赚钱的时代,吉利的“行业理解”在各车企的狂轰滥炸中显得格外出格。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主旋律是合资和进口。汽车巨头们通过合资将世界顶级手工艺品带入这个市场,并以廉价但新颖的技术占领了大街小巷。

在中国汽车制造业起步阶段,吉利的国际野心有些突兀。吉利选择将“敢想敢干”的计划交给聚光灯,舆论暂时被这种判断的魄力惊呆了。

野心只是沧海一粟,但吉利给了时间见证的麦克风。

没有人想到世界制造业的东移是在短短的20年间发生的。到目前为止,没有人会质疑吉利的模范作用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关键贡献。当从各个角度分析吉利的成就,各行各业的人津津乐道早期创业的故事时,难免引人深思:20年来,感性价值是如何潜移默化的塑造着吉利,使其成为中国制造模范发展的骄傲的?.

制造业东移

制造业有其不变的规律,而短线投机者往往很难窥见全局,却很容易被触动。

制造业的意义不用多说,但其稳定运行的关键指标:技术、市场、成本、库存,在不同程度上有其自身的长期色彩。因此,无论制造业如何变化,长期原则一定是贯穿全局的核心法则。

因此,对于立志成为制造业强国的中国来说,在产业发展初期,引入消化、吸收和创新,成为历经巨大试错成本后的最佳选择。但早期引进往往失败,核心问题是引进的企业往往在技术和管理制度上优于企业本身,争夺话语权成为双方的毒药,往往以失败告终。

过去有无数的教训。所以难怪2009年中国汽车制造业新秀之一的吉利,在提出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如此瞠目结舌。且不说双方“蛇象”的市值差异,只谈资本能力、品牌价值、产品技术、体系,层层叠叠。似乎双方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2010年,沃尔沃汽车被收购签约。

此时此刻,长期主义者的价值取向开始显现:10年的时间,吉利和沃尔沃一直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并派遣大量的技术人员去学习、请教世界顶级豪华品牌之一的沃尔沃,沃尔沃在这个过程中也成功的扎根在中国市场,在瑞典之外开启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虽然寒冷的北欧有很多神话故事,但显然不是征服整个世界的最佳大后方。拥有庞大市场和深厚制造基础的中国市场,在过去10年间成为沃尔沃成长的沃土,在自身技术研发和制造本土化方面实现了长足发展,在中国和全球市场不断进化出自己的品牌价值。

另一方面,吉利也在这个过程中从最基础的技术层面实现了自身的升级,并延伸到品牌和产品,最终在战略上从“造车”高度浓缩到“造精品车”。

在制造业东移的背景下,吉利和沃尔沃为中国企业如何共赢升级西方制造品牌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吉利的下一个任务是国际化。

国际化的宿命

在历史上的几次工业革命中,全球工业扩张是整篇文章的高潮,是最大的亮点,也是最重要的篇章。在这个过程中,总会出现一批新的民族品牌,比如工业时代的通用汽车、苹果、可口可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IBM,钢铁厂,甚至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覆盖全球的英国工业版图,这些都是历次全球扩张留下的宝贵财富。

此举的核心原因是: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生产资料的调配必然要以全球为尺度,更大的市场带来更好的盈利空间,也带来更好的成本优化。.

吉利和沃尔沃的关系也从最初的“蛇吞象”变成了“联手”

10月29日,沃尔沃汽车(交易代码:“VOLCAR B”)在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隶属于纳斯达克集团)正式上市,发行价为SEK 53。如今,沃尔沃的股价为64.85瑞典克朗,比53瑞典克朗的IPO价格高出22.35%,成为投资者最青睐的股票之一。

吉利控股集团首席执行官、沃尔沃汽车董事李东辉。

谁不想让自己的民族品牌扛起中国制造业的东风?沃尔沃上市后,吉利成为中国汽车。

车集团在海外资本运作最独特的一支,吉利不仅拥有中国汽车企业中可能是最优秀的海外品牌及资产配置,更是在中国正成为疫情中世界的“安全岛”的背景下,与沃尔沃一起成为中国制造在海外的第一只概念股。

此刻距离吉利收购沃尔沃,已经过去11年,而距离李书福提出的梦想,也已廿岁有余。

押注大胆的想象力

每一个时代,都是由上一个时代中最大胆的想象家创造的。

李书福显然深谙此道,无论是2002年的大胆想象,或者是8年后终将沃尔沃收入麾下,以及在今天,11年后,再度通过沃尔沃杀入全球市场,吉利和沃尔沃通过最大胆的想象和最务实的态度,向人们展现了中国制造业是如何一步步走到全球瞩目的位置的。

吉利汽车实现了年销量从33万辆涨至136万辆的跃升,成为中国第一的本土汽车品牌。与此同时,沃尔沃汽车连续12个月销量近77.5万辆,已接近十年前定下的80万辆的全球销量目标,双方旗下领克、极星、极氪等不同渠道的品牌阵列,正在铺就下一个10年发展的基石。

更令人羡慕的是,双方已经形成了符合国际标准的造型设计与工程制造的原创能力,通过联合开发模块架构CMA、SEA,双方均掌握了底层架构能力。吉利汽车也全面进入 4.0 架构造车时代。

在上一个疯狂的想象实现后,面对下一个10年,吉利和沃尔沃业已铺陈就绪。

新能源车的品牌、产品已经就位,关键的自动驾驶层面,沃尔沃安全的底色将被进一步放大,沃尔沃已经与全球最大的两家移动出行服务公司——滴滴出行和优步合作,计划2022年起生产面向消费者的高度自动驾驶量产汽车。

在智能网联层面,吉利的重注放在了亿咖通,将芯片、智能座舱、智能驾驶、高精度地图、大数据及车联网云平台等核心技术产品牢牢把在手中,吉利有望构建起覆盖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原生车载数据体系。

因此,当吉利在今天让沃尔沃再次杀入全球资本市场中时,其意义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中国制造全球化的梦想,这一次将由全球化的资本共同参与。把控制造业价值核心的吉利和沃尔沃,将在这个过程中成为全球汽车业新发展模式的示范样本。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需要“走出去”时,勇者应该有的实力和底气,吉利在国际化的梦想中,已经跑了20年。

所以,当我们回头再看文初的疑问时,答案也不言自明,正是对制造业的务实,对国际化梦想的渴求,以及对中国制造走向全球的未来的坚信和笃定,才足以在如此长的赛道中,支持吉利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实现长期主义的梦想。

这也是中国制造业最具民族气质的价值所在。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