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战“疫”!人民网青年突击队关键时刻显担当

2020-03-10 15:57 来源:金台新声
原标题:逆行战“疫”!人民网青年突击队关键时刻显担当

来源:“金台新声”微信公众号

战“疫”期间,人民日报湖北疫情防控报道组临时党支部、总编室团总支、地方部团工委、内参部团支部、人民网团委、新媒体中心团总支、金台物业团总支等积极响应机关党委和报社团委号召,成立青年突击队,组织青年人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

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人民网的六位青年突击队队员。他们正逆行在战“疫”前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人民网第一批赴武汉青年记者:崔东、王欲然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人民网及时从北京总部增派记者,增强武汉一线报道力量。1月23日,除夕前一天,人民网总网记者崔东、王欲然毅然“逆行”,从北京飞抵武汉,成为人民网第一批增援武汉的记者。“面对疫情,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准备,走正确的路,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一辈子里能亲眼见证和记录一段历史是记者的责任。”这是崔东在北京首都机场登机前发布的一条朋友圈信息。

从那天起,人民网前方记者团队每日发回“武汉日记”等现场报道,在人民网官方微信上篇篇都得到10万+的阅读量,多篇稿件还被其它媒体广泛转载。

人民网记者崔东在火神山医院施工现场进行连线直播。

1月24日,火神山临时医院建设启动,人民网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由于正在进行整平作业,外加小雨天气,现场十分泥泞危险。人民网记者崔东、王欲然扛着沉重的设备进入施工现场进行了直播,第一时间将现场的真实情况传递给全国网友。

人民网记者王欲然深入金银潭医院ICU病房进行报道。

1月26日,人民网记者崔东、王欲然来到了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进行实地采访,金银潭医院是武汉市定点救治医疗机构,收治了很多重症危重症的患者,采访风险极高。因当时金银潭医院防护物资紧缺,在经历短暂的商量后,两人毅然决定为医院省下一套防护设备,记者王欲然把危险的任务留给了自己,一人进入污染区进行采访和拍摄。

人民网第二批赴武汉青年记者:刘阳、韩基琛

2月14日,人民网记者刘阳、人民视频记者韩基琛主动请缨,作为第二批增援记者,“逆行”抵达武汉。

人民网记者刘阳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区,准备直播31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痊愈出院。

到武汉的第一天,刘阳便和同事来到武汉华美达酒店,采访刚到不久的扬州医疗队,了解到医疗队遇到的物资保障等困难后,采访和督促相关部门解决了医疗队的防寒、就餐等问题。

此后,刘阳还和崔东等同事冒着被病毒感染的危险,一起去武昌方舱医院做网络直播。最使人难忘的是从方舱出来脱防护装备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得小心谨慎,不能有一丝疏漏。从头套开始,防护服、护目镜、鞋套、口罩、手套等十余件物品,每摘掉一件时,都要进行严格洗手消毒,仅洗手就有7个步骤,先后洗手至少10次,用时约一刻钟。

其中有一个小插曲,刘阳在半污染区脱眼罩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口罩弄掉了,一旁的护士赶紧示意不要乱动,帮他重新戴好口罩,于是又加倍消毒,整个过程紧张万分。这次特殊体验,让人再次感受到了白衣天使的艰辛和不易。

人民网记者韩基琛(右)在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重症病房采访值班护士组。

在驰援武汉期间,人民网人民视频记者韩基琛经历太多难忘的事,在医院路口送别刘智明,在科室走廊悼念夏思思;在雷神山医院采访第一位从这里出院的患者,也曾在雷神山见证了一场“战地”婚礼;在方舱医院行走2万步,在重症病房驻守5小时......对韩基琛来说,这段时间,时间与情绪始终是快进状态。即使是住在酒店对门的同事,三四天才能碰到一面。大家都来去匆匆,因为在武汉的战“疫”中,有报不完的新闻,道不完的故事。脚力、眼力、脑力、笔力,韩基琛和他的同事们都在这场战“疫”的报道中全“力”以赴。

人民网湖北频道青年记者:张婵、郭婷婷

春节期间,张婵曾多次申请想要回到武汉参与疫情报道,但由于严格的交通管控,始终无果。经过与当地政府部门反复沟通,最后在洪湖市委宣传部协助下,她于1月30日辗转回到武汉,开始与领导同事们一起战斗。

张婵穿戴防护设备准备进入武昌方舱医院直播。

2月11日,武昌方舱医院首批患者出院。收到消息后张婵主动向采访部提出前往采访,但由于采访车辆紧张,本着不给组织添麻烦的原则,她以共享单车代步,骑了40多分钟的自行车终于到达采访地点。当时防护物资紧张,采访出院患者的过程中她全部的防护措施就是一只普通口罩。第二天发布的《武汉日记》经过人民网总网及两微推送,获得了网友的好评,称这个Vlog让他们看到了希望。

2月21日,张婵主动联系武昌方舱医院,请求进入方舱采访。当天下午,她与人民网同事做好防护措施后进入,在方舱医院的3个多小时,他们采访到许多感人的故事,也深深体会到了医护人员的艰辛。他们在人民视频上对方舱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进行了实时网络直播,还原了最真实的方舱生活。

2月28日,经过人民日报社湖北疫情防控报道组临时党支部研究,张婵同志被批准火线入党。

郭婷婷在同济医院采访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专家组组长赵建平。

随着疫情越来越严重,看到采访部的小伙伴们奋战在一线,郭婷婷按捺不住内心想回去的冲动。领导劝说,“你的孩子还小,暂时可以先不回来,留在后方统筹稿件就好”。但她还是决定,要回去到一线,和同事们在一起战斗。

郭婷婷的女儿才五个多月,正是嗷嗷待哺的时候。为了回到武汉参加报道,她强忍心痛,强行给孩子断了奶,将孩子托付给父母,毅然决然带着家里仅剩的最后两个N95口罩出发了。回到武汉当天,郭婷婷就编写了《返汉纪行,人民网记者亲历》,记录了自己克服重重困难回武汉的全过程。

回汉后,由于黄冈疫情日益严重,同为记者的丈夫被派到黄冈一线,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奔赴另一个“前线”,一家三口人分隔三地。

武汉集中隔离点运行首日,郭婷婷实地探访了武昌、汉阳两处隔离点。危险就在咫尺:其中一家隔离点,35名集中观察者中,有29名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症状,被转诊到定点医院了。郭婷婷第一次穿上了全套隔离服,消了三次毒才来到了楼上隔离房。她克服内心的恐惧,对隔离点的运行进行了全面探访,采写的《武汉集中隔离点运行首日记者亲探:用温情温暖隔离者的心》《武汉日记:“我们不顶上,谁顶上”》刊发于总网A区,拍摄的Vlog《你不用记得我的名字》在人民网微信推送,阅读量10万+。

还有一次,为了采访省慈善总会应急救援仓库的志愿者,郭婷婷冲破村里道路的封锁,驱车往返100公里进行采访。当她赶到这个仓库时,已经偏僻到连公路都没有了,只有泥巴地上压出的一条通道。但是在这里,她看到了175名奋战的志愿者,一天工作16个小时,有时候甚至20个小时,累了就摊张纸壳子睡在地上。十多天后,甚至有一名志愿者牺牲在岗位上。

“作为记者,对得起自己的职业,却感觉对不起家人。”郭婷婷说,每天思念女儿时,只能通过视频来看看孩子。母亲告诉她,“孩子学会坐了。可惜你不在。”“孩子换成全奶粉后不适应,每天拉肚子。”看着宝贝女儿可怜的样子,想到孩子这么小父母却不在身边,她忍不住眼泪直流。但是郭婷婷认为,义在心头责在肩,使命家庭难两全,特殊时期,只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供 稿:人民网团委)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