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传闻震动上海游戏圈 出海或成新法宝

2022-03-03 17:24 来源:凤凰网科技

作者/《财经天下》周刊作者马策

编辑/董雨晴

紧接着,一个多星期前“上海整个游戏行业都在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该消息不仅引发关注,还影响到二级市场震荡,甚至因为谣言的传递而引发恐慌。

消息称,包括网易、莉莉斯、IGG在内的多家游戏公司都在砍掉自研项目或裁员。裁员的背后还有更大的负面。——据悉,2022年,游戏版本号将全年停止。2月21日,消息发出的当天,港股出现暴跌,其中腾讯控股跌幅超过5%,哔哩哔哩跌幅接近10%,心跳、网易游戏等股票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很快,谣言导致腾讯等几大游戏厂商紧急出面辟谣。腾讯方面表示,所谓的“锤子”是谣言,传播该谣言的账号在腾讯官方露面后很快被销掉。事实上,在过去的7个月里,并没有发布游戏版号,但相关主管部门也从未表示全年不发布版号。市场恐慌是行业大幅下跌背后的主要原因。

2月21日晚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相关人士也回应称,暂时没有明确回应,可以关注官网公告信息,但仍在正常接收游戏公司版号申请。

游戏版本号相当于游戏合规管理的许可证。能否拿到版本号,关系到游戏产品能否上线。可以说是中国每一款游戏想要商业化的命脉,也牵动着业界的神经。版号暂停对大型上市公司是重大利空,而对中小团队可能是重大调整。

公开资料显示,自2021年7月22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公布当月网络游戏审批名单以来,游戏版号审批信息已停止7个多月。这是自2018年3月游戏版号因监管机构重组而全面暂停9个月以来的又一次“长暂停”。

对于这种过度联想,知乎有一个高度赞扬的回答,大意是:游戏公司领导召开内部会议,认为游戏研发方向错误或者市场前景不好,由于调整形势严峻,不容易拿到版号,决定及时停止开发;消息渐渐传开,传到了员工的耳朵里。主要原因是项目本身无法获得版本号。然后流传到外面,直接演变成同类型游戏不会发版号。

业内人士对这一观点颇为认同,认为它更贴切地反映了游戏行业的现状。然而谣言越传越野,却也折射出行业本身脆弱的一面。

安静的等待

游戏从业者吴勇第一次听到2021年10月版本号重启的传闻。之后每个月都有关于复放的传闻。

吴勇原本是乐观的。在他的认知中,经过2018年的长期停办,虽然在审游戏总数逐年减少,但游戏版号已经审批发放有序。“应该是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需要。”他没想到头发停止会持续很久。

到2021年底,游戏行业近半年没有版号审批的消息。临近2022年春节,微软以687亿美元收购动视暴雪的消息打破了游戏圈的沉寂。吴勇当时也转发了相关新闻报道,但短文与收购本身无关。——希望虎年有更多的国产版本,这也是很多国内游戏玩家的心声。

吴勇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当相关部门连续几个月停止更新版号审批信息时,行业不可避免地进入了焦虑状态。“公司不能总是依赖旧游戏,也不是所有的公司都有旧游戏可玩

事实上,2018年对于游戏行业来说是绝地求生的一年。版号的暂停和无版号手游等产品的标准调整,使得今年国内游戏行业进入寒冬,手游收入增速较上年下降60%以上。据央视新闻报道,2018年前三季度,42%的国内上市游戏公司净利润下滑。

“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位游戏媒体人对《绝地求生:刺激战场》周刊的分析。据统计,2018年之前,游戏审批相对宽松。2017年游戏版本发行数量超过9300个。但在2018年,累计发行数量减少至2064家。之后版本号发行总量连年下降,2019年和2020年游戏版本发行数量分别为1570个和1405个。到2021年,这个数字几乎“减半”,只有755个。

“期待(本次恢复后)有更多版本号可能不太现实,因为版本号会暂停,供未成年人控制和打击换肤游戏。”该分析师表示。2021年开始的版号寒冬,一般认为与未成年人保护的要求有关。

2021年,保护未成年人和游戏的防沉迷审查将更进一步。新修订的《和平精英》增加了游戏合规领域的多项规定,用于未成年人信息保护和预防网瘾。2021年8月底,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财经天下》号文,要求网络游戏企业大幅压缩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限定为周五、周六、周日晚8点至晚9点每天1小时。

这被业界称为史上最严游戏新规。

毫无疑问,寒冬会给很多游戏公司带来业务影响。“相当于每个新游戏半年多的成本。”独立游戏开发者张毅告诉《未成年人保护法》周刊,他朋友的游戏公司经历了很大的经营困难。在此之前,这位朋友和他的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调整游戏,以满足应用需求。因为版号政策的变化,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版号机构的反馈是“等等”。

“他原本计划的成本是一年半到两年,现在很可能会增加到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成本。”张毅说,压力

无形中到来。

不过,在此前的采访中,腾讯互娱副总裁崔晓春也告诉《财经天下》周刊,“随着规则的出台,比如像830新规,或者之前一些规则逐步制定和落实,对于游戏行业来说,它是很好的保护机制,也是给更多游戏厂商的定心丸,让大家健康发展。”腾讯曾在830规定发出仅26个小时后,就按照最新规定在其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全部网络游戏中生效,包括大热游戏《王者荣耀》和《和平精英》。

而腾讯游戏的总负责人、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马晓轶早在2018年时,就多次谈起“游戏的社会责任”问题,认为伴随着游戏规模的不断增长,其对人们生活的渗透,游戏不可避免地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我是觉得,以《王者荣耀》作为标志性的里程碑,整个中国的游戏行业需要和社会大众重新签订一份行业契约。”马晓轶称,2000年时,全国只有1500万游戏玩家,但现在这个数字已经高达5亿-6亿人。

中小厂商需要做抉择

疫情引发的虚拟经济行情,曾让游戏行业在2020年后步入一个显著的繁荣期。传导到上海这个游戏产业相当发达的城市,2021年,抢人大战高潮迭起,百万年薪挖人一度成为话题。当地游戏行业内的稀缺岗位,诸如引擎、美术、TA(技术美术)等曾普遍迎来20%-30%的薪资涨幅。

抢人的原因在于,2021年度游戏公司的业绩普遍向好,有大把的预算挖人,但游戏人才很稀缺。在上海,米哈游、莉莉丝、鹰角网络、叠纸游戏等游戏厂商发展迅猛,吸金实力已比肩互联网大厂。其中,凭借《原神》走红的米哈游,据《上海企业100强》的数据显示,其2020的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了101.28亿元。

最乐观的时候,游戏厂商的老板们会齐聚一堂,互相调侃每家公司的定位——米哈游是徐家汇蠢驴(波兰游戏开发商CDPR),莉莉丝是漕河泾暴雪,心动是闸北任天堂,巨人是松江supercell,用以比喻国产游戏正在走向精品化的趋势,各家厂商都在尽可能地找到自家特色。

也是在2021年,满怀信心的章译从上海某游戏大厂离开,一直在谋求独立发展。但现在,他觉得需要好好斟酌。

“合公司之力做一款游戏,跟分几个工作室同时做几款游戏,对于一个小厂或新团队来说以后如何选择?”他反问道。相比腾讯、网易这些财力雄厚的游戏大厂商,两条路对于小厂商来说似乎都不容易,前者需要充足的财力保障,而后者则需求更多的版号资源。

只有大厂依然有能力做到兼顾。“至少在国内市场会导致集中度越来越高,头部会越来越强。大厂的抗风险能力本身就强,抛开版号储备不说,凭借已经有版号在运营中的游戏矩阵,它们是长期受益的一方。”

在他看来,当下大环境下,已上线游戏的运营周期会尽可能被拉长。而往往越是这样特点的游戏越是大体量,需要的研发投入和人才支撑要求往往也更高。小厂商很难有足够的资源做一款运营周期特别长的大型游戏。

手游行业早年间讲究“渠道为王”,这意味着,哪怕是品质差的游戏也能够通过渠道推广,也就是俗称的买量,以简单粗暴的倒流方式,在市场中取得成功。据公开报道,即便是在2019年,手游买量市场仍旧有600亿的规模。

但是现在,国内游戏市场趋于成熟,精品化趋势愈发显著,竞争逐步激烈,一款游戏从研发到面世想要成功的难度陡增。“你想要在市场中获得成功,那必然要求你在品质上有更高的投入,开发成本越来越高,人才需求越来越高。”章译称,“原来大家可能几百万做个游戏,预期赚个几千万,也是成功了。现在可能是几千万做游戏,大厂很多都是上亿或几亿元的投入,那你可能必须得赚个几亿元、甚至十亿元以上才能算是成功。”

不过,游戏一直都是低成功率的行业,目前的状况,他认为大厂会收缩,中小厂商最终的归宿不是被大厂收购,就是被淘汰出局。

实际上,国内新增游戏企业注册数量近年已经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近3年来,国内手游相关企业注册量不断减少。2019年新增手游相关企业为1282家,2020年新增572家,同比减少55.38%。2021年新增仅有464家。

在很多人的解读中,版号收紧有助于清除“垃圾游戏”,使行业走向绿色精品化。但业内对此并不是持全然乐观的态度。

“会存在一个全是精品的市场吗?”一位游戏从业者以电影行业为例,向《财经天下》周刊讲述他的理解,“许多好的影片,也是在差的影片的基础上堆积起来的。”但精品只是少数。他的意思是,在总量整体减少的基础上,优质游戏的数量或许也会减少。

B站UP主、独立游戏开发者AZGames于2021年底发布视频,讲述了自己艰难等待版号的经历。他的视频上传于圣诞节凌晨,当时他制作的游戏《陶艺大师》已经苦苦等待了477天版号,仍未有结果。AZGames的经历,是许多游戏人过去一年真实的写照。天眼查数据显示, 2021年7月到12月,共有1.4万家游戏相关公司注销。

但无法回避的是,中国游戏市场在过去几年间的确迎来了爆发式增长。

据《2021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21上半年,中国游戏用户达到6.67亿,同比增长1.38%;其中,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504.93亿元,创下历年之最,五年前这一数字还是605.1亿元。

具体到国内几大游戏厂商身上,截至2021年Q3,腾讯2021年前三季度的游戏收入达到了1315亿元;不久前,网易也发布了2021年全年财报,其中游戏业务全年净收入628亿元,占其总收入占比约7成。尾随其后的三七互娱、世纪华通等企业,年营收规模也均在百亿以上。

在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第一副理事长、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主任委员张毅君看来,“可以预见的是,伴随人口结构变化,未来游戏市场竞争会更加激烈,对企业和产品的要求也将水涨船高。”

对游戏行业而言,也到了一个应该改变的时刻。

“就用心做好出海吧”

谈及版号停发影响,英雄互娱董事长、VSPN CEO应书岭对《财经天下》周刊表示,“就用心做好出海吧。”

由于海外市场不存在版号问题约束,出海成为部分游戏公司为数不多的新发展选择。

上海的一家小型游戏公司去年开始布局海外市场,今年出海再加速。该公司合伙人告诉《财经天下》周刊,“加大海外尝试,对很多游戏企业而言,以前是增量,但现在如果海外市场打不开,就事关企业的发展存亡。”

近一年的出海探索,他的直接感受是,大厂也都在加大出海决心,“自己出海,或出海收购,腾讯、网易收购了不少海外优质工作室。”

2021年12月,腾讯专门成立了海外游戏发行品牌,办公地点设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与新加坡。不久前,在网易2021年第四季度和全年财报会上,网易CEO丁磊也特别谈及“国内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发版号”,表示海外的市场开拓和制作人投资,是网易非常坚定的战略方针,将召集全球顶尖游戏人才,加速游戏出海。

一位游戏大厂员工则向《财经天下》周刊反馈,国内游戏市场会受到影响调整,加上出海政策鼓励,好多优质人才也“更愿意去打海外”。

向海外市场转移,是国内游戏市场的一大趋势。根据市场研究报告,近5年来,国内游戏出海销售收入和份额都在稳步上升。《2021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180.13亿美元,同比增长16.59%。去年大火的二次元手游《原神》,以4.06亿美元成绩登顶中国出海手游2021年收入榜。肩负文化输出重任,是赚钱之外国产游戏出海被给予的厚望。

不过,目前国内出海厂商的格局也已初步显现,米哈游、莉莉丝、Funplus等,经验和模式均已成熟。它们出海探索较早,掌握着先发优势。但更多的中小厂商,今天走上出海这条道路,所面临的压力今非昔比,它们制作的游戏出海,除了水土能否相服的问题之外,还要面临来自腾讯、网易为代表的顶级大厂的压迫感。

上述出海的上海小团队已经有一两款游戏在海外做测试,但海外团队的建设相对滞后,在人才争夺上,已经感受到来自更多大厂的压力。他们能够提供的待遇只能是中下游,相对于很多大厂来说,竞争力有限。“技术、美术这种人才可以拿到好几百万的年薪。” 前述合伙人表示。

游戏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特征伴随着行业的起伏而变化,2017年时二次元游戏人才大热,从2019年开始出海人才就遭到抢夺。可以预见的是,海外的游戏市场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海外市场很大,它是国产游戏的重要出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易成功。“比如说原来一个只做国内的团队,硬要全部转型到海外,这个其实挺难的。”章译认为,“成功几率可能还不如你继续坚持国内市场。”

(文中吴涌、章译为化名)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