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怦“染”心动!做植染传承先行者
“植染梦想”学生团队以草木染为核心,秉承环保理念,坚持原创设计路线,专注研发纯食物发酵起缸成分的配比、药性植物染料的研发及多种药性植物色混调创色,攻克历代染缸发酵时间长、各植物本色单一,缺乏调配创色成丰富的色相体系等核心技术难题,并着力于研发抗菌、阻燃、消炎、祛湿、防紫外线、防皮肤病、防蚊虫叮咬与提神醒脑等有各类特殊疗效的植物染料,为大健康染织行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笃志有为,攻克核心壁垒
半小时极速高效发酵启缸。由陈敏宁老师悉心指导的“植染梦想”学生团队,在湘西蜡染和扎染技艺的基础上,经过反复捣鼓植物染缸,偶然惊喜发现古老的发酵方法,不再需要好些天的发酵时间,通过加入甜酒、葡萄糖、蜂蜜等纯天然的食物,按照不同配比和温度的调适,可以在半小时内完成发酵。
早期为深入研究并尝试稳固这种快速发酵的方法,团队收集各种野外天然染材,如花草、水果、蔬菜和谷物,并同时准备了一个个特别设计的发酵缸,一边尝试加入新的染材,一边按照传统酿酒方法和步骤进行探索性操作,不断调整成分配比、温度、湿度、光照和氧化时间,确保发酵环境适宜。
终于有一天,在适当的搅缸、静置后,一顿饭的功夫,发酵缸中看到了“蓝精灵”气泡冒出来,这是大家翘首以待的微生物快速滋生繁殖的迹象!随着严控染缸温度措施的不断调整,绚丽紫蓝色气泡发酵成功的迹象逐渐清晰明显。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实验次数的增加,发酵过程不断加速、提升和稳定,靛蓝泥搅成的蓝色染液在短时间内可以明显还原转化成植物原本的绿色,最后充分发酵还原完成只需要半小时!团队终于成功实现了对传统染缸启缸技术进行的升级改造,创新研发出半小时纯天然快速发酵神功,大大节省、缩短了工时,提升了生产力。近几年团队成员运用快速启缸技术在校内外举办各类草木染活动,希望通过广泛培训,将这种纯天然快速发酵的方法传授传承给更多人。
研创药性植物染料。“植染梦想”学生团队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专注研发具有阻燃、抗菌、消炎、祛湿、防紫外线等功效的药性植物染料,广泛应用于消防、军队和高温作业领域的工作服制作和面向高端私人定制人群。板蓝根一类的药性植物染料,对皮肤具有一定的消炎、清凉、祛湿、等疗效价值,对健康颇有补益。
研创系列植色相。民间草木染的产品历来以蓝染为主,由于没有太多如何能染出丰富多彩系列植物全色的染色经验可借鉴,陈老师只能靠自己带领团队不断摸索。为了解更多植物根茎叶的色相、色牢度、染媒和色温等特性,她常常翻阅《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等古籍,同时为采集到所需的植物材料,常跋山涉水,乡间野外采集,探索各种未知花草的特性。陈老师时常将不同植物进行冷暖混色试调,因其配比、染温、染时、染媒、氧化时间的差异而呈现不同的色相,从而创造出任意无数种微妙差异的色相数据库来。目前“植染梦想”学生团队已研发出100多种药性植物颜色,植染系列工艺品、艺术品、实用性产品共100余种,涵盖服饰、窗帘、屏风、团扇、玩偶、绘画作品等。
不忘初心,打造专业团队
陈老师带领“植染梦想”学生团队到珠海各大中小学、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等,教授草木染文创制作技法,同时多次受邀本校组织宣传统战部、工会、团委、图书馆、学生处、教发中心等部门举办了百余次草木染体验活动和艺术讲座,让校内外师生、教职员工沉浸式体验传统手工草木染的魅力。
“陈敏宁草木染技能大师工作室”搭建专业的团队框架,从校内外选聘专业老师作为指导教师,积极动员在校大学生、社区工作者等参与非遗技艺培训。目前,工作室成立了一支由专业教师+学生组成的“植染梦想”学生团队,为非遗技艺培训提供服务队伍保障。
团队签约了服装和家装领域的设计师,通过团队研发提供的植染布料,进行全新的广泛跨界应用,实现生态、低碳、健康的绿色消费链。团队下一步打算将他们的草木染服饰搬上巴黎和纽约时装周等国际展示舞台,以获得全球目光。他们的品牌故事,为的是把富有生命气息的东西,带给愿有更多生命体验的广大受众,愿地球村的广大消费者与植染产品深深相拥,以此遇见中华历史的厚度和现代生命的高度。相信以他们的执着坚守,草木染这门古老的优秀中华传统手艺将在现代国际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植染非遗,助力乡村振兴
“植染梦想”学生团队承接各类“乡镇共建·非遗振兴”项目,已在校外入孵珠海市金湾区非遗基地,依托社区、职业院校、居(村)委会等力量,加强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金湾三小、金湾文化馆和图书馆合作,联合艺术设计学院志愿服务队,为三灶镇和小林村等当地村民开展扎染课程、培训体验、交流展示、立志成才等公益性非遗技艺培训活动,积极服务社会大众,全面致力于将这门古老的手艺传承下去,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每年受邀到社区、乡镇、企事业单位等地开办专题讲座和培训,为本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正在着手市区和乡镇多处非遗工坊建设,一方面提升项目的生产、研发能力,另一方面把非遗文化“软”实力变成当地经济发展的“硬”支撑。团队已在小林村村民活动中心、三灶社区、小学、大学和金湾西城社区开展了百余期约300多场集中培训,24场定点帮扶;下乡集中培训百余次,帮扶39次;线上线下助力近15000人次,有效帮助村镇、社区老年、儿童掌握非遗手艺和企事业单位的非遗培训讲座活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地传承红色基因;各类各学段全覆盖,打通人才培养各环节各阶段;多渠道培训掌握非遗草木染技能,如线下沉浸式体验结合线上直播学习等,学员们对培训项目的满意度逐年显著提高。
植染梦想,完善产业链条
目前,草木染非遗技艺已被开发并与“植染时光”“西彩东韵”品牌服饰文化相结合,形成原料开发、创意设计、生产加工、营销策划、培训服务、跨界合作、国际贸易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预计年产值有望突破千万元大关。团队签约的设计师,通过植染布料进行了全新的跨界设计应用、艺术剪裁和创意设计。
团队申报的“植染梦想——中国草木染传承领跑者”项目多次参加各类双创大赛,比如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和中国大学生双创大赛“互联网+”创意组大赛等,斩获三次金奖。项目已成功申报四项专利,获得当地五家各级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入孵邀请和“正菱”“城发”两家国企的投资意向。目前正在办理入孵金湾区非遗基地项目落地的转化中;获评2023、2024年珠海市金湾区非遗基地最受欢迎青年志愿服务项目。通过“植染梦想”学生团队的努力领航,草木染这门古老的手艺将得以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团队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呢?现在回望一想,能让他们继续坚持下去的,是梦想,是年轻人的梦想和自信,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突破,一次次的超越让他们收获了自信的人生。有时候会有人问起,古法草木染它到底意味着什么?在每一个非遗手工细节里都能找到平静的自己,找到突破的自信感,在植物色的呼吸里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浑厚!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的陈老师如是说:“未来,团队将进一步研发草木染纯度的检测仪器,在文化强国的征途中贡献自己的力量。”大国制造需要匠心守护,在中华非遗传承的路上,庆幸有他们愿意勇敢担当植染传承领域匠心守护的领跑者。(通讯员:陈敏宁、周小云、范小雨)
延伸 · 阅读
- 2024-05-31 10:57人民日报海外版:直播不能什么都播
- 2024-05-31 10:57传统游戏厂商谈区块链游戏——的潜力与问题并存
- 2024-05-31 10:57Spotify App改版模仿Tik Tok提供的MV短视频
- 2024-05-31 10:57选择哪一款6座SUV?20-40万预算 看看这些
- 2024-05-31 10:57再充电换电 蔚来走向激进和盲目行动
- 2024-05-31 10:5710月28日a股分析:沪深1000指数跌幅超过2% 下跌个股数突破3000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