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两会夜话》:线上线下互动变成互融

2020-06-17 09:5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共同经历了众志成城战“疫”行动,今年的全国两会有些“不一样”,不仅全国人民对两会更加关注,召开全国性大会的中国也成为全球焦点。自5月24日,人民网推出《两会夜话》原创线上视频对话栏目以来,两会期间,节目共播出4期。仅一周时间,全网曝光量近2亿,视频播放量近3800万。

该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以人民网总编辑作为主理人,人民网青年编辑记者担任助播,以对话的形式展开不同年龄、不同圈层间的思想交流,实现嘉宾破圈。同时,除人民网系平台播出外,其内容还在微博、微信、哔哩哔哩、爱奇艺、知乎、百度、今日头条、腾讯视频、优酷视频、喜马拉雅等20余家头部商业媒体平台播出,实现了传播破圈。

嘉宾破圈既有思想性也更接地气

回顾4期节目,《两会夜话》第一期《为它下单!》以直播带货为切口,在嘉宾阵容上,从“人气主播”、扶贫区县领导到国务院扶贫办官员,均有覆盖。就如何让直播带货在扶贫工作中保持长久活力的话题,国务院扶贫办社会扶贫司司长曲天军表示,“直播带货现在是热点,直播扶贫助农又是直播带货的热点。目前,在网络上出现的县(市)长们至少有300多位,这个量是很大的。明星、网红带货的效果也非常好。”同时,邀约“直播带货”主播薇娅为扶贫产品多多代言,鼓励她更多地为贫困地区百姓做好事、做实事。

“人气主播”薇娅表示,“我自己理想中的助农,并不是我只帮他们卖一次。我希望能形成产业链,除了薇娅直播以外,他们自己也能卖,我觉得这才是直播的价值。”

第二期《我的健康我做主》则以“百病不如一防”为切口,探讨全民健康意识的提升。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垂直针对老年人的养生节目,现在逐渐受到了年轻人的关注。生活中时不时约起来的“养生局”,也让“80后”“90后”互相提醒注意健康细节。人民网总编辑罗华感叹道,不仅是年轻人,全国人民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特别是疫情之后,对个人健康管理也越来越关注。由此,引出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个人该如何保持健康。

“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着力稳企业保就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业”一词共出现39次,是历年报告之最。针对如何“稳就业”的头等大事,《两会夜话》从人民网记者孙阳的学妹“正在找工作”的事情聊起,从不同视角探讨“疫情之下,就业如何突围”。

今年的全国两会,跑了多年两会的“老”记者、“老”编辑,纷纷用起了新设备、玩起了新花样。前方记者变身“主播”,佩戴上有语音控制、人像识别功能的5G+AR眼镜,手持自动转为文字传回后方的智能录音笔,轻装上阵就能单兵作战。采访利器不断升级,每一样都离不开智能、互联。而第四期《嗨!万物互联》,嘉宾们便畅谈5G应用和万物互联对未来生活的塑造。

4期节目通过邀请北京广播电视台主持人、经济学者等作为现场嘉宾,连线代表委员、政府官员、专家学者、企业家等各界嘉宾,展开了平等对话讨论。

传播破圈吸引跨平台用户关注

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质量的保障下,各大平台对其优质内容也广泛传播,头部商业媒体平台先后播出,收获大量评论、点赞、弹幕,相关话题访问量十分喜人。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记者从人民网获悉,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人民网微博话题#薇娅的建议引起了扶贫办司长的注意#阅读量达3476万。可以说,人民网品牌知名度与“薇娅”网红热度交织叠加,传播破圈效果显著。

截至5月31日,4期节目在用户平均年龄仅21.5岁的哔哩哔哩平台的视频播放量达142.8万,其中第四期成为B站热搜,排名科技区热度第四。年轻网友用弹幕刷屏:“两会好好学习”“一起为扶贫助力”“官媒越来越接地气了”。

同时,《两会夜话》也引发业界关注,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黄楚新评价该节目,“既有高格调,又有年轻态,是一档兼具创新性和话题性的优质节目”。他认为,《两会夜话》线上对话的形式新颖,吸引年轻群体关心国家大事,兼听了中、青两代人的声音,并且在全媒体矩阵发布,扩大了传播音量。

“《两会夜话》主题有社会意义,形式对媒体转型有启示作用。”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名誉院长、教授范以锦认为,从表现形式看,该节目线上与线下互动实现新的突破,从互动变成互融。人民网总编辑亲自主理,思路清晰,把控得当,每期主题都是热点话题,同时,每期嘉宾的知名度、专业能力强化了节目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把青年编辑记者推到助播的位置,也拉近了与对话者、用户的距离。

延伸 ·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