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行业变局:加速技术落地,应用场景全面爆发

2020-03-10 16:28 来源:36氪

17年前的一场非典,让中国二、三产业如陷寒冬,同时也催生了阿里、京东等一批新兴企业的快速崛起。此后十年,中国新经济如潮涌现,锐不可当。

2020年在疫情裹挟之下,社会需求的转变、以及这场“科技驱动”的防疫攻坚战改变了人们生活轨迹,无意中也推动了诸多新经济的萌芽和发展。在线医疗、线上教育等新业态、新模式、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此背景下,平安好医生整合线上线下服务网络,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医疗健康服务,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平安智慧城市聚焦B端和G端需求,以5G联手AI赋能智慧医疗,推动互联网医疗新业态的发展。平安人寿通过线上投保、线上培训、线上快速理赔等举措,改变了代理人展业形态,推动互联网+产品+科技的新金融服务模式。疫情的出现,催生了大批教育机构转型线上,中国平安旗下itutorgoup透过互联网及AI技术,实现兼具个性化及规模化的在线教育服务。

AI技术已成为这场科技战疫的关键,聚焦居民、企业和政府需求,各行各业相应推出各类抗疫举措及便民服务。其中,对一线医护人员的诊疗辅助及心理纾解也是此次战疫取得胜利的关键。不忘聚焦民众的精神诉求,将科技赋能情感表达,中国平安以AI创作首部抗疫歌曲《春回江城》,表达对一线抗疫人员的敬佩之情、对全国人民的关爱之感。

左手抗击疫情,右手激荡情感。平安“藏在冰山下”的硬核科技逐步浮出水面。

春回江城:首部抗“疫”AI歌曲的诞生

<iframe class="entity-iframe" data-type="video" data-id="75894" scrolling="no" frameborder="0" src="https:////36kr.com/046c40191902797a/video/75894?writerId=writerEditor" allowfullscreen=""></iframe>

疫情爆发后,众多知名音乐家自发创作抗疫主题音乐,如央视元宵晚会上的《出征》、协和人自编自唱的歌曲《无所畏惧》、周杰伦等一线歌星创作的《等风雨经过》等,都希望借以歌声向前线抗疫人员表达敬意,为疫区人民送去祝福。据36氪了解,中国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创作的AI抗疫主题曲《春回江城》,正是希望通过歌曲给予战斗在抗疫中心的湖北人民以精神层面的援助与鼓励。

“岁月无常 疫情突兀”、“封城抗疫 如火如荼”、 “英雄的故乡”、“千年的辉煌”等,歌词中所特有的地域环境、背景信息、人物特点以及情绪渲染拿捏到位,初听《春回江城》,就为富有文化底蕴的歌词出自AI之手而感到震惊。

据了解,该作词模型基于主题生成歌词故事线,再通过故事线中的关键词,进行段落结构及歌词句长的统一,从而生成整首歌词。为强化此次疫情的背景、以及人类的情感厚度,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针对性地新增了近一千首爱国爱党、抗震救灾等题材的语料,通过fine-tune的方式对原有模型进行调整,仅5人的团队耗时两周,便解决了将武汉及本次疫情的相关词汇融入到歌词中的难点。

这首曲目的创作是基于歌词的自动作曲模型,在词曲之上,打造与之匹配的旋律。即根据歌词结构,AI逐个段落提取歌词韵律信息,生成相应的音乐旋律。为了让机器“理解”歌词中的情感,创作团队耗时3-4周时间进行模型训练调优,结合AI深度学习方案,了解人类在特定环境、时间和事件中的情感流动,并针对性地选择旋律表达方式,为整首曲目增添了英雄史诗般的情感色彩。

深圳交响乐团副团长邵兵在演奏后如此评价:“这是一首情深意切的好作品,它展示了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作为顶尖科研机构为国担当的意识,体现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高超认知能力。歌曲表现了疫情所处的艰难时刻,以及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动人事迹,用最诚挚的情感表达了坚定的信心。”

AI技术毋庸置疑正被普遍运用于多行业。但是对于机器、算法模型而言,理解并输出情感、情绪具有很高的难度。正因如此,艺术创作也被视为是人工智能中难度最大、壁垒最高、也最具前瞻价值的领域之一。自2017年开始,平安人工智能研究院就已经开始启动这项探索,将AI技术运用到音乐领域,并启动音乐画像脸谱,音乐流行预测以及人工智能作曲三大方向的研究。

可以说,《春回江城》正是基于中国平安近年来在人工智能领域扎实的技术积累,以及人工智能研究院从数据和模型角度所做的大量尝试,才完成了通过AI捕捉特定事件下的情感并完成交融词曲的突破。

平安生态:科技引擎加速生态布局

科技作为核心力量,在此次抗疫中成为最核心的支撑力量融入到多项举措中,有效连接政府、企业和市民的需求,多维化打响抗疫战。

作为数字经济重要驱动力的人工智能技术表现尤为亮眼。如腾讯、阿里、华为、平安等新一代互联网企业为抗击疫情注入坚实的科技力量。阿里云通过达摩院的AI技术,实现对肺腑影像进行病理诊断;华为推出的AI辅助医学影像量化分析服务,在辅助治疗上帮助医生精准判断…

平安一直以来将声纹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先进技术应用在五大生态圈中。如自然语言处理等广泛应用与代理人销售等场景;在医学影像、疾病预测、Askbob等领域应用领先的医疗科技成果。疫情期间,平安在第一时间时间派遣移动CT影像车驰援方舱医院,并启动新冠肺炎智能阅片系统的产品研发,缓解疫区医院的诊疗压力。平安健康(检测)中心的移动CT车是国内首创的甩挂式车体扩展技术,核心配备了64层螺旋CT,疫情期间往来于湖北省人民医院和江汉放舱医院,日均完成220人次的影像扫描;平安智慧医疗的智能阅片系统只需15秒就能完成一例病例的影像辅助诊断,准确率高达97%。辅助一线诊断影像科医生对患者发展趋势、治疗效果、转归情况等进行智能评估。

疫情之下的行业变局:加速技术落地,应用场景全面爆发

平安智慧医疗智能阅片系统

面向民众需求,保障信息的及时获取,降低线下就诊交叉感染的风险,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平安依托则自身AI技术自主研发Askbob应用,实时更新疫情动态,让用户把握外界信息,并迅速推出在线问诊、线上义诊等医疗服务,以及线上业务办理等金融服务。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平安人寿依托智慧客服,为客户提供依托金管家APP的“不跑腿”指尖业务办理;平安产险通过好车主等线上服务平台,推出线上保单及理赔等服务,其中“平安赔你行”微信小程序最快4分钟即可完成结案支付;平安银行通过AI技术推出了“在家办”多项举措。

此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就支持新冠肺炎防控相关财税政策、缓解小微企业的会上强调,银行保险机构不仅要做好自身防疫工作,更要积极发挥金融供给和保障能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作为行业领军者的中国平安,充分发挥综合金融优势,联合旗下各金融字机构发力,全面支持企业恢复生产。平安银行、平安产险和平安普惠相继通过流动资金贷款发放、现金捐赠和小微企业专属风险保障纾解中小企业融资之困。而平安旗下金融壹帐通则依托自身区块链技术,为企业提供“智能办公、智能营销、智能风控、智能产品、智能运营”五大解决方案,全流程打通金融机构前中后台业务和经营管理流程,有效缓解金融机构线上化服务难题,助力金融行业升级“抗疫”战斗力,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提供坚实保障。

赛道愈加拥挤,寻找落地应用场景成为科技发展的核心要义,技术与传统经营模式及业务流程产生实质性融合,智能经济时代的新产业版图初步显现。透过中国平安2019年年报可看到:平安智能语音机器人全年累计使用量达8.5亿次,已覆盖83%金融销售场景及81%客服场景,可实现每年坐席成本降低11%。AI面试官累计面试超600万人次,累计减持人工面试68万小时;代理人专属智能个人助理AskBob累计服务3.4亿人次,助力销售支持;智能零售银行全年发行1400万张信用卡,90%由AI自动审批,非人工服务占比85%,推动净推荐值提升至80%。对公风险预警平台累计超3000次预警,准确率达92%,涉及敞口金额近200亿元;平安AI贷后管理人均管理贷款规模5400万元,较年初提升32%。应用科技在平安的核心业务上也产生了更为积极的影响。

早已踏上人工智能赛道并一路狂奔的平安,其人工智能带来的服务边界和应用场景的拓宽有目共睹。事实上,中国平安已将人工智能技术充分与生态进行了“有机结合”,以赋能、整合、升级的思路,在打造中国平安的服务体系中将各生态打通、组合,形成一个个庞大且有序的服务闭环。此次疫情为例,中国平安AI技术的优势在其生态各板块上贯穿始终,而多生态齐发力,也使得中国平安得以在严峻的情势下依旧保持高速运转。

如果将平安的科技布局比喻为军团,那么人工智能就是就是军团的引擎,不仅赋能百业,而且不断拓宽应用场景,催生平安的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一曲《春回江城》,令平安战疫的科技网络浮出水面。水面之上,是三大核心技术、五大生态圈的平安“超体”;水面之下,则是平安集团不断夯实的科技赋能金融、科技赋能生态、生态赋能金融的发展路径。

未来,平安核心科技将如何串联、拓展边界?后疫情时代,平安又将如何发力,踏上新程?

我们拭目以待。

延伸 · 阅读